在成都市應急管理局指揮中心,一塊巨型屏幕實時跳動著城市生命線的各類數據,99萬個物聯感知終端如同城市的“神經末梢”,將33億條多維數據匯聚于此,清晰勾勒出這座超大城市安全運行的全息圖景。近日,“新征程上看應急”采訪團走進成都,近距離感受“智慧蓉城”構建超大城市安全治理閉環的生動實踐,探尋其為全國同類城市破解安全治理難題提供的“成都方案”。
預警中心警報聲響起,值班人員通過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精確定位風險點,借助智慧蓉城事件交互樞紐,迅速將信息傳達到相關部門、區(市)縣和責任單位,第一時間處置緊急狀況。
近年來,作為國家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建設試點城市,成都市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深度融入智慧蓉城“王”字型架構建設,通過打通數據壁壘、整合感知資源、優化聯動機制,逐步構建起“能監測、會預警、快處置”的全鏈條城市安全風險防控體系,為積極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堅實保障。
突出專業值守推動平臺實現“能監測” 成都市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已搭建“1+1+3”功能體系(即“1”張感知網,“1”張全景圖,功能、數據、標準“3”大體系),建成地下管網、橋梁、危化全鏈條、人員密集場所、自然災害等8個綜合應用場景和17個專項子場景,全面覆蓋城市生命線、公共安全、生產安全、自然災害4大板塊,全方位建強綜合監測預警體系。
“每天面對海量數據,我們的核心任務是‘沙里淘金’,把真正有用的風險信息篩出來。”數據工程師緊盯屏幕上的數值變化介紹說道。
據悉,自2024年10月平臺正式投入運行以來,常態化開展7×24小時在線監測值守和分析研判,數據工程師介紹道:“我們會掌握平臺各重點數據動態變化信息,及時根據不同專項監測數據閾值,對海量系統報警數據進行審核、過濾,進而初步篩選出重點關注信息,并分級流轉至數據分析師,持續推動城市安全風險‘能監測’。”
今年9月—10月期間,監測預警中心共匯集市域物聯感知中心實時監測數據571.2億條,初核梳理重點關注信息6萬余條。其中,地下管網甲烷聚集數據1.49萬余條、人員密集場所電氣消防報警數據3.35萬余條、橋梁結構與運行重點數據1.04萬余條、供水管網運行重點數據750條、排水易澇點重點數據379條。經綜合研判,最終形成地下管網甲烷聚集風險預警8起、供水管網爆管預警1起,并派發相應單位及時處置。
突出感知建設推動平臺實現“會預警” 走進成都市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中心,監測大屏上跳動的數據格外醒目,地下管網、橋梁、人員密集場所等數據正從城市各角落的感知設備實時匯聚而來。“這些設備就是我們的‘千里眼’,能把隱蔽的安全風險‘揪’出來。”數據工程師指著大屏上感知點位分布圖說,正是這張密織的物聯感知網,城市安全風險才能被迅速捕捉、精準預警。
據了解,已接入智慧蓉城市域物聯感知中心數據,并新建部署感知設備2萬余(臺)套,實現二環內638.2公里燃氣管線、420.8公里供排水管線、繞城內23座重點橋梁,以及14萬平方米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行業領域風險智慧管控。同時,匯聚12345、119、120等公眾感知數據,接入公安、水務等領域99萬余個已建感知設備數據,共享行業部門(單位)30余類33億余條數據。
同時,感知設備的“精準捕捉”與數據分析師的“專業解碼”,讓風險在萌芽階段便被識別、被防范。數據分析師通過平臺耦合風險業務分析模型,精準分析數據變化,結合現場復核、天網視頻、共享數據、分析應用等手段,綜合研判生成預警并推送,積極構建“技防與人防互補、線上與線下融合”的城市安全風險預警鏈條。
2024年8月的一次橋梁預警,正是“感知+研判”協同發力的典型案例。當時,橋梁專項數據分析師關聯分析白龍江路高架橋的結構監測重點數據,以及相同出行高峰、不同監測設備的大量數值,發現該橋梁第5聯處安裝的應變加速度數據變化超出合理范圍,研判該區域整體剛度呈現明顯下降趨勢。隨后,經現場踏勘復核,發現確有多處裂縫修補痕跡和泛堿現象,需重點關注。
“我們立即通過智慧蓉城事件交互樞紐,將此情況發送至市城管委,建議督促橋梁管養單位精準開展風險評估,加強日常巡查巡檢,確保安全風險可控。”成都市安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道。
如今,隨著大數據挖掘、AI智能等技術的深化應用,該平臺的“敏感度”與“精準度”將持續提升,真正成為守護城市安全的“前哨站”。
突出多跨流轉推動平臺實現“快處置” “滴、滴、滴……”春節前夕的監測預警中心內,警報聲突然響起,數據工程師飛速操作,片刻后精準鎖定成華區二環路東三段一處燃氣井。
“甲烷濃度超5%vol且持續上升,疑似泄漏!”泄漏點位300米范圍內有酒店、醫院、幼兒園等8個重點防護目標,回想起當時的狀況,成都市應急管理局科技和信息化處負責人說:“甲烷濃度達到5%,意味著一根煙頭就可能引發爆炸,必須盡快處理。”
警報發出后,應急城運分中心立即生成燃氣泄漏二級預警,通過智慧蓉城事件交互樞紐快速發送至市經信局、成華區城運中心和城投集團。28分鐘后,預警聯動處置完畢。這真實的一幕,也是成都城市安全“智慧哨兵”實戰效能的生動縮影。
據介紹,成都市安辦聚焦“高效處置一件事”,明確預警事件分級分類處置規則,包括燃氣管網泄漏、地下空間甲烷聚集等8大板塊共32項城市安全風險預警事件。預警發生后,5分鐘預警中心可形成警報推送至應急城運分中心,3分鐘分中心可通過智慧蓉城交互樞紐將預警派送市級有關部門、權屬單位,協同聯動高效完成閉環處置,構建風險精準監測、預警智能發布、事件高效處置的“智慧應急”體系。目前,已發現并處置地下管網燃氣泄漏、甲烷聚集、電流過載、危化全鏈條等預警事件411起,為城市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“成都的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通過‘抓源頭’‘早發現’‘快響應’,將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,守護著城市的安全。”四川省應急管理廳有關負責人表示,該廳將深入實施“智慧應急”戰略,著力打造數據治理、視頻共享、通信融合基座、無人機管理平臺和應急指揮“一張網”,以信息基礎賦能業務應用,努力實現全息錄入、全景應用、全能計算。
來源:四川新聞網